名人馆展厅——曹操
曹操是中国古代少见的一位集政治、军事、文学才能于一身的人物。除了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文学家的称号外,曹操可能还称得上是一位音乐家。
“对酒当歌,人生几何”酒后的曹操总是不忘一展歌喉,史书记载曹操“好音乐,倡优在侧,常以日达夕。”他不仅爱好音乐,还创作了大量歌曲,他的诗歌展现出浓烈的音乐性。《三国志》中称赞他“创造大业,文武并施,御军三十余年,手不舍书,昼则讲武策,夜则思经传,登高必赋,及造新诗,被之管弦,皆成乐章。”从历史记载中我们不难看出曹操是一个既能自己作词,又能自己吟唱的全才,而且他所创作的歌曲可能还是当时的流行音乐。
在曹操的影响下他的家族成员如曹丕、曹植等人,也积极将诗词与音乐性融为一体,在诗歌中吸收了汉乐府民歌之长,情词并茂。曹氏父子还大力创制和推广清商乐,曹操、曹丕、曹植等依照清商三调的乐曲节奏填写了很多可以歌舞的诗歌。
清商乐是汉代乐府《相和歌》中的清商三调。三调包括平调、清调、瑟调,清调以商为主,举清商以代表三调,故称清商三调。曹操对清商乐喜爱可谓达到痴迷的程度,不仅活着时每天要听,甚至死后还留下遗令要求生前为他演奏清商乐的伎人居住在铜雀台,每月初一、十五继续演奏。后来,曹魏政权甚至专门成立了清商署这一负责女乐舞的专门机构。
商清乐乐器
正是在曹操父子的努力下,清商乐成为三国、两晋、南北朝时期的一种占主导地位的音乐。到西晋时期司马氏继续保留了清商署,平吴之后还收纳了吴妓五千余人充实。在魏晋皇室的大力支持下,清商乐流传很盛,到后来,清商乐甚至成为一种华夏正统的象征。
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后,清商署的乐工四处流散,在中原已经失传了。其中一部分乐工西迁到了河西走廊,一部分清商乐传到江南,与吴声、西曲融合,产生了南朝的“新声”。西迁到凉州的乐工在前秦灭前凉后,演奏清商乐的专门人才被苻坚所得,带回长安。刘裕北伐攻下长安后,又重新将清商乐带回江南,所以中原又听不到清商乐了。一直到隋文帝灭陈后,清商乐才从江南回到中原。隋文帝第一次听到这仰慕已久的音乐,便称之为“华夏正音”。